关于如何写读书笔记,我已经读书写作课中讲清楚了。
现在,屋友们都知道读书笔记的“道”、“术”、“法”。
今天,有位屋友问我:“屋屋,有没有写卡片笔记的模板?”。
有!
接下来,我就来分享我自己常用的全套卡片笔记思路和模板。
在《实践论》《矛盾论》导读中,提过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认识究竟是怎么从实践发生的,又服务于实践?
“原来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这个过程叫做知识的感知阶段。”
比如,你现在开始看书。这时,你要么看到各个知识点,要么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看完之后,你就会做出直接反应:“哦!原来如此。不对啊!还有这样。”
这就是读书第一阶段:感知阶段。
接着,你会在脑海中搜索已经的经验和旧知识。然后,你还想把刚才看得的新知识,产生联系,并写出一份读书笔记。
这就来到读书的第二阶段:形成自己的笔记。
也就是说,你已经从感性读书跨越到理性读书,从杂乱无章的知识点,逐步到有条理地梳理已学过的知识点。
再接着,你可能已经写下了一篇读书小笔记。这还没完!
你还需要跨越到第三个阶段:实践。
从感知读书,到组织笔记,再到实践。你才完成整个读书闭环。
在实践中,你还可能会面对这两大问题。
看到这里!你是否能明白:“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灵魂拷问时刻】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读书和写笔记的基本过程。
下面,我正式来分享如何写卡片笔记。
在唯物辩证法中,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一切运动过程都有始有终。
所以,有句话这样说:
“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两种状态,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化的状态。两种状态的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两种矛盾着的因素相互斗争引起的。
当事物的运动在第1种状态时,它只是数量的变化,没有性质的变化,所以显现出好似静止的面貌。
当事物的运动在第2个状态时,它已经有第1种状态中的数量的变化,达到某一个最高点,引起了统一物的分解,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所以显出显著地变化面貌。”
同样,在读书上也是如此。
一开始,你读几本书,写几篇笔记或者书评,是很难看见飞跃性地成长蜕变。
在2018年,我刚开始读书也是如此。
那时,我每天一起床就看书。看完书后,我再去刷牙洗脸。
然而,看了几十本,写了几十篇书评,我也没有立马成为读书博主。粉丝也没涨多少,钱也没赚到。个人成长方面,我好像也没发生多大的变化。
但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读同一领域100本书后,你也能成为专家”。
所以,我就读啊读!写啊写!直到有一天,老师说我的书评可以参加比赛。
后来,让所有人能没想到的是
2019年的某一天,我的书评第一轮初选竟然过了。第二轮决赛也过了。第三轮,我拿下平台文化领域的特等奖。
从那一刻开始,我才意识到的读写能力静悄悄地发现“质”的蜕变。
好啦!跟大家说这么多,主要是想说:
你在写卡片笔记时,可能会经历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对应的笔记卡片写法是
第一种:写给自己看的笔记卡片。
顾名思义,这种类型的卡片笔记主要是服务于自己,用于加深记忆和检查自己是否学以致用。所以,我常用的卡片笔记写法如下:
想知道更具体的写法,你可以移步看我的朋友圈,查看屋屋读书笔记系列。
以前,我写的读书笔记不算。就今年而言,我就写了超过200篇读书笔记发布在朋友圈。
第二种:写给他人看的笔记卡片。
【豆瓣笔记写法】
【小红书笔记写法】
【小技巧】
小红书的宝宝们有一手收藏、点赞的习惯。所以,我们在写笔记时,尽量要提高干货。让读者们看完你的笔记后,有所收获。
好啦!以上就是我今天想给大家加餐的2种卡片笔记模板。
方法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